斗蛐蛐
上初中了。这是这个城市的第一中学,位于城市最东边,高高的门楣,高高的台阶。我是走读生,家住大马路,距离学校不到两千米吧?那时学校的课程排得很宽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再后边是两节课外活动。第一节课外活动一般是规定的文体活动和阅读,至于第二节有几天什么也不安排,全是自由,走读生可以离校回家。这些空余时间使我和几个同为走读生的小伙伴迷上了斗蛐蛐。
蛐蛐就是蟋蟀,蟋蟀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它还有个名叫促织,我们小孩子都习惯叫它蛐蛐。出校门向东不远便是东郊的一些闲地,那里有的是荒堰野坡,正是蛐蛐的滋生地。到了自由支配的课外活动,我们便去寻寻觅觅。一旦听到蛐蛐那清亮的叫声,就蹑手蹑脚地靠过去,蹲下,甚至趴下;再听。确定发声的准确地方了,小心翼翼地搬开石块,那蛐蛐便跳了出来。弯起手掌,一扑,两扑,追赶着,再扑!小东西终于落入掌心,于是装入预先备好的纸筒里。一个纸筒只能装一个。有时它钻进石缝,那就要费些事,得用一只竹筒对准石缝吹。当然得看是否值。叫声嘹亮高亢的,一般是上品,费功夫也得搞到它;声音低哑的,便放弃。
放晚学后,几个人便跑到早已踩好点的僻静胡同街角落,从墙犄角不知谁家的破木板烂砖头等杂物堆下掏出藏在那里的小泥罐子(是用泥巴捏成再晒干的),摆开擂台,放进蛐蛐,一对一,淘汰赛。
刚捉到手的蛐蛐须先调理一番,那叫“颠”。这是一种手法:把它放在手掌心,五指虚拢;另一手在该手腕处拍一下,同时放开手指,那蛐蛐便被弹向空中,然后落下,接住,再来一下。如此四、五下,便被颠得七荤八素,昏头昏脑,进了罐罐便想找对手拼命。不经这番调理,它呆头呆脑无斗志,不听话。
调理完后放进罐里,它们有时是先互相用长长的鬚试探,或者趋趋溜溜谁也不理谁。这时做主人的便用细小的鬚状物(一般是用青草的秆茎劈、刮而成的)去撩拨它的尾,于是它发性子了,向对方扑去,先是用头顶,然后就张开两只镰刀似的板牙咬;两对牙绞在一起,用力地掰,扳,翻滚。终于有一方败了,撒腿就跑(行话叫酸牙了);胜的一方就张开亮翅“ququ”地鸣叫。这胜的一方,主人就会给它一个挺威武挺文气的封号,诸如“金须大王”、“铜头将军”、“花翎”之类;胜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名气;并且可以被拿回家去供奉到铺泥的硬壳小纸盒里,享受到栗子面(把糖炒栗子碾碎)青菜叶的食物以及清水。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童年的回忆,总是清晰的。不知现在可还有养蛐蛐作宠物的?至于斗蛐蛐,已是几十年没见了;不过听说(只是听说),那已经是一种文化,电视上有过斗蛐蛐的现场镜头。
那时爷爷手边常有几本古书,其中有一本《聊斋志异》,我翻过,看不懂便丢开了。有一次,又翻,忽然看到一篇的标题《促织》。促织不就是蛐蛐吗?便一手拿笤帚一手拿筷子,看不懂的文言字句便扫出去剔出去,竟然能读懂大体意思。越看越被吸引,那捉蛐蛐的过程,我全熟知,原来这小东西还有样大的来历。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读半古文故事,便对这类古文故事书又上了瘾,开启了读笔记小说的端。
蛐蛐历来是古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所谓蛩是它的一个文化名子;由于它出现在伏末秋初,所以又称秋蛩、寒蛩。秋蛩(寒蛩)的鸣叫声很有特色,轻柔而嘹亮,在寂静的夜里,越发衬托了寂静的氛围,于是一些情怀倾向不得志的文人学士,便往往用它来抒发寂寞、凄切的心情。
“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尤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这是白居易的。绵绵长夜,秋阴欲雨,难得入睡,这蛐蛐却又在床底下唧唧叫个不停,是不叫人更加辗转难眠?
诗经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话说得很容易让人理解成蛐蛐按照时间在变换生活环境,其实不是的,在床下唧唧叫的和“七月在野”的并非一种,“七月在野”的是野蛐蛐,它才是好斗的。这种蛐蛐个头大,看去伟岸结实,叫声很响亮,透出一种挑逗的意味,它那是在吸引异性同伴谈恋爱。据说引来谁是谁,它没有固定的配偶。鲁迅笔下那个老中医给人开方子要的药引子,“过冬的蟋蟀还要原配的”,那是不可能的,它没什么“原配”“再配”。农村到深秋时候家中墙旮旯床底下此起彼伏叫个不停的那是家蛐蛐,家蛐蛐才是地地道道的促织,古话说“促织鸣,懒妇惊”,它是在催促人们织布做棉衣了。家蛐蛐个头小,并不好斗,也没人去捉它们来斗。它的叫声也是为了吸引异性同伴,仔细听,家的叫声和野蛐蛐的叫声是有区别的,家蛐蛐的叫声可用清亮去形容,但不是那样高亢,而是多了一些凄凉的味道。
从生物学物种来看,它种类繁多,据书上说有2400多种(书上写的是“蟋蟀”),不是专门家那是谁也分不清的。我们小孩子观察捉来斗着玩的野蛐蛐,只能从外形和颜色上分辨出斗性的强弱。大凡个头大,通体青紫色或者紫铜色,脑袋大,眼睛位置高,俗称柿子头(凸起)或者蚱蜢头(近似方形)的为好;身子纯黑色或者浅黑色小头小脑的不行,不愿斗不说而且每斗必败。
蛐蛐只有雄性才会鸣叫,那是他的翎翅摩擦发出的声音;雌性的身子狼伉,也有小翎翅但不会摩擦,当然也就不会发声。雄性蛐蛐会飞,而雌性蛐蛐不会飞。
大凡人都有好胜心,斗蛐蛐就能激发人的好胜心,自己的蛐蛐获得胜利,那是一份骄傲!看蛐蛐斗的过程,双方的主人甚至看客浑身都跟着使劲儿,恨不得自己也化作蛐蛐。斗蛐蛐是会给人以哲理思考的,潜移默化也会影响人的性情。
抗癫痫病药物价格羊癫疯是什么引起的癫痫好的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