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短句(纪念西安事变的句子)
西安事变简短介绍(100字以内)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以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两位将军成为民族的英雄。 什么是西安事变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 深人,广大人民纷纷要求民族团结、一致攘 外。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进攻陕北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力谏蒋介石联共抗 日。蒋介石不但不考虑张、杨二人的请求,还 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 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张学良和 杨虎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行动,将在临潼和西 安城内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扣押起来,并以蒋介石名义通电全国,提出“停 止内战,联共抗曰”。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很 大。 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企图扩大内战, 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宋美龄、宋子文等人 则坚决反对。从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发,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 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去西安调停。最后 蒋介石被迫在24日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曰”的条件。 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 飞机返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由十 年内战走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从此,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请大家说说: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想干什么 首先声明一点,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不是西北军,西北军单指冯玉祥的国民一军系统,十七路军是陕西本地武装. 张杨两人发动西安事变主要想自保,西安事变前夕,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已经秘密达成合作协议,即所谓“三位一体”。所谓合作协议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保地盘. 但是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准备进剿陕甘宁的红军,同时逼迫张、杨二部离开,张、杨认为蒋借刀杀人,进攻红军则两败俱伤,不进攻蒋让他们去福建更可能被逐步削弱吃掉。 所以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有人有枪的军阀,但西安事变演变成目前结局是他们意料之外.。 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 深入,广大人民纷纷要求民族团结、一致攘 外。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进攻陕 北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主张,力谏蒋介石联共抗日。蒋 介石不但不考虑张、杨二人的请求,还亲自赴 西安督促张、杨“剿共”。 在多次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均遭到失败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 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 和十七路军联合行动,将在临潼和西安城内 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扣押起 来,并以蒋介石名义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很 大。 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企图扩大内战, 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宋美龄、宋子文等人 则坚决反对。从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 发,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 来、秦邦宪、叶剑英去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 被迫在24日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条件。 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飞机返回 南京。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由十 年内战走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从此,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