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家,春与少年主题征文: 杏花·春雨·少年
国与家,春与少年主题征文: 杏花·春雨·少年
国与家,春与少年主题征文: 杏花·春雨·少年
---郑秋泓
杏花微雨,翦翦春风,悠悠古道,赳赳少年。历史画卷微展,匆匆一眼,已越过千年,如同轻启一坛陈年佳酿,在烟花三月的碧绿古道上,细细品味。
春风帘外,旧雨窗前,是否有少年悠然的撑着油纸伞,碎步于覆满青苔的石板巷中?抑或乘着春意,在一帘细雨,几树幽花中踏马闲吟?雨淅淅,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安然闲逸,雨磅礴,那是"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的浩然之气。盎然春意里,只留一份诗韵,一抹墨香。
杏枝如画,轻烟似梦。古道之外,是茫茫水迹。迷雾缭绕,回清倒影,旧地重寻,不知几千年外,是否有衣袂翩翩的少年正徘徊在此,唱响阳关三叠,折柳送别。一首首澌澌然的歌谣,便从云端,唱入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烟波茫茫的古渡,潺湲不绝的溪水,流淌着千年的乐魂。历史画卷里,惟有一曲古老的歌谣,在浅潭旁独自绕梁回音。
群山雾列,远树迷烟,翠屏失色,水气盈湖。放眼览阅众山,氤氲烟云,飞湍瀑流。极目天地的焦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及天空。在光与影的交辉中,领略青山的苍劲雄伟。是来自唐诗宋词的雅韵渲染了山之灵秀,抑或是一袭水袖搅动了波光潋滟流转?是远处传来的晨钟暮鼓袅袅余音萦怀不去,抑或是沉香古卷述说着流转的淡墨风情?或许每个少年都是祖国伟大历史的参阅者,都曾在盛景中运笔挥情。
松雨细,竹风斜,初笋新生,旧花摇落。一代少年次第老去,一代少年却风华正茂。为此,中华之诗情、乐音、大好河山,才得以代代传承。
听历史的车轮轻轧古道,任那达达的马蹄,踏过一径落花,踏过三月的杏花春雨,走进千年的画图。钻丛溜灌,经纬相连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经留宿过的;磅礴奇险,古迹斑斑的关隘,是六国曾经逡巡而不敢前的;碧瓦飞甍,错落参差的亭台楼阁,是于谦曾经坚定守卫过的;绿草如茵,驰骋由缰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经浴血奋战过的。
此外,少年们还得以享用苏轼当年手不停箸的红烧肉;饮酌太白当年举杯邀月的花间美酒;能在众多浩劫中悟到前人的筋骨血肉;能在大喜大悲后脱口而出一句他们曾经用来形容自己的爱恨情仇……
中国这片土地留给后代少年最昂贵的礼物应该就是这两件了罢?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
迷雾般朦胧的杏花微雨中,少年褪去稚气,踏着轻烟,渐行渐远。最终,化为一段记忆,永久的渲染在古老而厚重的历史画卷里。